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

机场一瞥

心姨

60、70年代,泗水北区是土产聚散地,各地区的土产寄到这里,再从这里寄到泗水市场、外岛,经营土产的都是华族,可算是大商家。当时华人生活简朴,屋子 都向阿拉伯人租,现称店屋,都用木制的。出门走路、坐北渣,出远门坐火车、公车,舍不得买家、买车,不愿享受,将钱收存留给子孙用。当时坐飞机的是真正有 钱的上层级。
随着生活提高,人人懂得享受,如今中层阶级为省时,况且航空公司相互竞争,坐飞机与火车费用差不了多少,坐飞机的人很普遍,加上出国打工当外劳的下层阶级 很多,这一来机场的景色也变了。更糟的是,风俗上,一人出门,不管出国打工、去朝圣或回来,一巷、一村的人送行或接机。这一来,机场像火车站一样喧哗吵 杂,我们需注意行李。有的从外埠来,在机场等候室里过夜,一人站了四个座位睡觉。我们要坐找不到空位,睡在地上的横七竖八,人人从他们的身子跨过去,很不 方便,真像难民所,很不雅观。以前还好,在高高的洋台等、睡着没人看,如今听说要建小旅馆供接送家属住。
不久前,送亲友去机场,乘最早班的飞机,我感到肚子不舒服,赶紧去洗手间。一进去,哇!马桶,连地板满是粪便,定是有人泄肚子,心想,糟了,水停了。跑去 对面,没有问题,我猜一定是乡下人,从没用过自动冲水马桶,不知怎么使用法,而凌晨4点清洁工人还没上班。一排排的洗手间,应该大小便用,却听见冲凉的声 音,可能有带舀子吧!怎么冲凉,一定蹲着!别怪这些乡下人吧!
曾有一次,余世甘部长突击检查机场,看到洗手间不干净,卷起袖子蹲下擦,弄得他们手忙脚乱。
他的办公室没有私人洗手间,跟大家一样公用,有次看到不清洁,就叫清洁女工,温和的指示给她怎样擦,“你看,这不是比刚才的更光亮吗?”,他不生气,因他明了他们家没有瓷砖洗手间!
来源:千岛日报 2012年11月21日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