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

红包

心姨

春节过后,到场运动的人数又恢复正常。一见面,相互恭喜,有的带橘子、糖果、糕点。
丙嫂人刚进场就听她响亮的声音:“怎样?你们赚了还是亏?
“谁赚,谁亏?丙嫂,你大清早疯疯颠颠的!”大家摸不着头脑,每天见面,不用拘束。
“像我,孩子们给我红包,我给孙子们,还多余,不是赚是什么?”丙嫂笑笑。
大家才恍然大悟,原来是红包的事。
“我呀!不赚也不亏。”不爱说话的丽丽低声地说。
“你们还好,孩子从没给我,我给孙子们。”璇姐苦着脸。
“是你的错,红包的礼节你该告诉孩子,父母给未婚的孩子,结了婚的孩子该给父母,你不讲,他们不懂。暗示他们,希望明年你不亏。”
谈到红包,使我连想起,我们家族是信佛教的,虽然外祖父受荷兰教育,但对中国传统风俗很重视,尤其祭祖。
后来有的阿姨入教,表哥去世一星期、一个月、一百天请牧师祈祷,牧师看到我们无动于衷,就暗示:“我已来了三次!”脸色不好,我们才觉醒,要给红包。当时 刚入教,听教徒说基督教过的是圣诞节,春节是佛教信众的节日,那么我们想红包也是佛教的礼节,将风俗与宗教参在一起就混乱了,而造成错误的观念。
我们小时候,那年代,对父母、长辈、老师都怕,当时还会用体罚,父母只要瞪一下眼,知道做错,不敢动了。
我们收到的红包数目小,孩子不懂钱,不能自己买东西,将红包给母亲。春节有新衣、新鞋,有糖果、饼干吃已高兴。虽然父母有钱,平时也没随便买东西给孩子,衣服由大孩子传给小的,孩子也乖乖的。
如今的孩子很懂事,懂钱,懂得红色钞票比蓝色的更好,得到的红包自己存着,当着人面前打开,我们给孩子红包最少五万盾。如今的孩子聪明不呆板,敢抗议、顶嘴、反驳,有自己的见解。
现在的孩子够幸福,父母疼爱,要什么父母总依着他们,昂贵的电动玩具、手机……
简朴的传统美德渐渐消失了。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红包文化一定会流传下去,一代一代的。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2月27日

 

2013年2月20日星期三

入乡该随俗

心 姨

约翰,毕业了,本不想回印尼继承父亲的事业。他想,当年父亲学识低,空手打天下,能创出这番事业。而他,在外国读书,有学位,难道输给父亲。但事实与现实相反,几年的时间连小小的事业创不出。
虽然父亲没发出最后通牒,在母亲再三的叙述当年是怎么辛苦、坎坷,才一步一步创出这番事业,又最近心脏也不好。“难道要收拾停业吗?”他终于回来了。
“你继承这事业,可依你的方式去实行,也许会更发展。只是有一点,几个前辈当年都与我同甘共苦,他们功劳大,你要尊重他们,至到他们自己退休。人事方面,你要再请年轻的,你自己拿主意。”父亲吩咐说。
就这样他加入了父亲的公司,开始摸索,向前辈、父亲了解各部门情况。
几年离开印尼,还不了解这里的情况。办居民证,他自己去料理,问起所需的证件,满以为齐全就好办,结果还缺这缺那,拍了照,要领取时还不能,总共去了六次,他不明白到底少了什么,当事人支吾其词。
吃晚餐时,偶尔提起此事,父亲哈哈大笑:“明天我带你去! ”
次日,父亲将一张红色的钞票压在领居民证的收条露出一个人头。当事人斜看着,从抽屉里拿出他的居民证说:“该这样吧!”笑着。
归途中,父亲告诉他:“办理一切如要顺利,不管他们称乐捐也好、募捐也好,都需潤滑油——钱,没有收条、没有单据,你要入乡随俗。”
说来说去,也不能全怪那些人,能坐上这“太师椅”不是凭本事,而是卖牛卖地。越肥的职位付出的越多,总得设法捞回来。每个总统上任前,总承诺消除贪污,上任后忘了。换了几个总统,贪污越凶越狠。
虽然对国家、人民有利益的工程,一切都齐全,准字难出,因为那张准字控制在掌权者手中,这不算奇。
这是父亲给他上的第一堂课!
来源: 千岛日报 2013年2月20日

 

2013年2月13日星期三

平分公平吗

心姨

早晨,沁姐到场地比平时早,晨友们也陆续来。她拿出《千岛日报》及账单给他们看说:“我已代还了。”
这是几星期前沈理事去世,他有钱,大家就登挽告,愿参加的有30人。大家围着看报上自己的名字,看账单。不知谁先发言:
“平分,30个人分!3百万,每人10万。”原来是刚来嘴快的阿香。
“我,不能出这么多!”秀婷小声的说。我们都知道,她每个月孩子只给她几十万盾零用钱,每晨早都走路来,还不起北渣费。
“这样吧!有钱的多出,怎样?”阿春提议。
“我出一份,我们是夫妻!”是戴兄,报上登两个名字。一向以来,出钱总出一份,连在外吃,夫妇两张口也只愿出一份,但分东西,纪念品却要两份,“我们两个人。”其实他经济好,还开店。我们给他绰号“上等牙刷,一毛不拔”。
“用财政的钱吧!”不知谁提议。
“不能,又不是全体会员,只30名呢!”你一言我一语的。
“你,你,你,你们有钱,该多出!”说话爽直的珍姐指着洪兄、黄兄、白兄。
当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时,主席来了,了解情况后,笑着说:“别吵了!这样吧!你们愿意出多少随便,不足之数我填上。”大家拍手叫好,皆大欢喜。“主席万岁!”又是嘴快的阿香大叫。 为着此事,迟了半小时运动。
照例,平分是公平的。但现实又是例外,有钱该多出,环境差的可少出,甚而免费这才公平。
博客:www.gusong36.blogspot.com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2月13日

 

2013年2月6日星期三

白蒜的风波

 心 姨
当大家运动完毕,在场外围着摩托车菜贩时,香姐大喊:“白蒜大起价,每公斤2万多盾!”
“别埋怨,平时炒菜用5片,现在用2片,不就行了吗?”
白蒜,一向以来让人青睐。新秩序时代,珍他那家族掌权,丁香、白蒜一手操纵,没准字算走私,甚而连马辰橘子也不放过,自家种的带出超过5公斤要准字。
丁香更惨,向农民采购价钱每公斤压至4千盾,2千盾现银,2千盾储进丁香合作社(结果这笔钱也不了了之),而卖给香烟厂1万5千盾,真勒死丁香农民,他们大受损失,无能反抗,愤怒地将丁香树烧毁。
自从新秩序垮台,商业自由开放,商人连一、两个货柜都能直接向中国采购,这一来相互竞争,白蒜价下降,曾下降到每公斤1千5百盾,真不可思议。听说日本、朝鲜只需供药材用的白蒜花,价钱昂贵,那白蒜就算废物,只算还船费罢了。
如今出现的白蒜都穿有标头的“腰带”,像水果一样由几个输入商操纵,每货柜白蒜需还几十吊的税,至于是农业局、商业局、海关抽的税及入哪个“站”,又何必知道。商人只得将此新条例费用加入成本,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消费者——人民。
随着总统竞选越逼近,党派需庞大的费用,想尽办法找钱,各种新条例一一出笼。
关于黄豆,政府召集输入商,正在磋商中,可能将被粮储局操纵,此时价钱由他们指定,不再按世价、美金而定。可想象价钱将变成当事人玩的把戏!难道豆饼贩须再示威吗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2月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