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

红包

心姨

春节过后,到场运动的人数又恢复正常。一见面,相互恭喜,有的带橘子、糖果、糕点。
丙嫂人刚进场就听她响亮的声音:“怎样?你们赚了还是亏?
“谁赚,谁亏?丙嫂,你大清早疯疯颠颠的!”大家摸不着头脑,每天见面,不用拘束。
“像我,孩子们给我红包,我给孙子们,还多余,不是赚是什么?”丙嫂笑笑。
大家才恍然大悟,原来是红包的事。
“我呀!不赚也不亏。”不爱说话的丽丽低声地说。
“你们还好,孩子从没给我,我给孙子们。”璇姐苦着脸。
“是你的错,红包的礼节你该告诉孩子,父母给未婚的孩子,结了婚的孩子该给父母,你不讲,他们不懂。暗示他们,希望明年你不亏。”
谈到红包,使我连想起,我们家族是信佛教的,虽然外祖父受荷兰教育,但对中国传统风俗很重视,尤其祭祖。
后来有的阿姨入教,表哥去世一星期、一个月、一百天请牧师祈祷,牧师看到我们无动于衷,就暗示:“我已来了三次!”脸色不好,我们才觉醒,要给红包。当时 刚入教,听教徒说基督教过的是圣诞节,春节是佛教信众的节日,那么我们想红包也是佛教的礼节,将风俗与宗教参在一起就混乱了,而造成错误的观念。
我们小时候,那年代,对父母、长辈、老师都怕,当时还会用体罚,父母只要瞪一下眼,知道做错,不敢动了。
我们收到的红包数目小,孩子不懂钱,不能自己买东西,将红包给母亲。春节有新衣、新鞋,有糖果、饼干吃已高兴。虽然父母有钱,平时也没随便买东西给孩子,衣服由大孩子传给小的,孩子也乖乖的。
如今的孩子很懂事,懂钱,懂得红色钞票比蓝色的更好,得到的红包自己存着,当着人面前打开,我们给孩子红包最少五万盾。如今的孩子聪明不呆板,敢抗议、顶嘴、反驳,有自己的见解。
现在的孩子够幸福,父母疼爱,要什么父母总依着他们,昂贵的电动玩具、手机……
简朴的传统美德渐渐消失了。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红包文化一定会流传下去,一代一代的。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2月27日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