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31日星期三

和睦相处

心姨

7月13日,参加陈氏兄弟每年举办的二日寺庙游,这次像往常一样分乘四辆巴士。平时我乘的车,除了陈氏家属、侨光同学,还有十多名吉里安朋友。这天只有五名,其他的正与别地歌咏组进行交流活动。
车上闲聊,知道吉里安镇水庙除了有歌咏组、还有中文补习班、乒乓队。每星期一举办一次孔教培训,星期日供小孩的孔教主日学。
今年斋戒月从第三星期开始到解禁节有开斋活动:在庙前摆桌子,备有饮料糕点,给过路人充饥解渴,而伊斯兰教习经院也带来糕点一同招待市民,伊斯兰青年自动派几十人帮忙维持秩序,使这活动顺利。年年都这么做,得到当地人的好评。
小城市,应该这么做,不同种族、不同宗教,通过这个活动,和睦相处,让兄弟族知道,华族尊重他们的宗教与风俗。
族群和睦相处,使生活安定,平安无事,华族才好做事好做生意,这是我们最响往的事。
在泗水,斋戒月期间,慈济基金会、各单位都个别分发包裹,华裔联谊会每年也分发给三轮车夫、清道夫、孤儿院、贫老院、街童、习经院等5000份爱心包,让他们快乐过节日。这些包裹来自属下社团、校友等组织,出钱出力,厂方也献出他们的产品。
尊重友族宗教、风俗的华族,已属于印尼民族之一。不同宗教,携手相处,共同维护国家安宁。助贫是我们该做的事,这美德代代传下。伸出你的手,少吃一碗面,省出一点点,积少成多,去援助贫穷人。
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7月31日

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

如今的孩子多幸福

心姨

香嫂的女儿,因她老公是大男儿与公婆同住。这次小姑的孩子要在外国读书,小姑陪着孩子找宿舍,要去一段时间,公婆只得替小姑看家。女儿乘机叫香嫂来,她真是求之不得,因能与外孙们在一起。她能煮一手好菜,便兴高采烈上市场买鱼肉蔬菜准备煮给他们吃。
到了女儿家,看她带这么多东西,“妈!你别忙,孩子不愿在家吃饭。”女儿说。香嫂不相信,吃早餐时,吩咐他们放学在家吃。
忙了大半天,孙子一个个回家,都说在学校餐厅吃了。“那你们晚上在家吃,祖母煮了好多菜呢!”她抱着希望。
好不容易盼孙子从学校、从补习班回来,“吃吧!”香嫂说,孙子们打开塑胶盖,桌上摆着一桌菜,又盖回去,开车走了。“他们每天都是这样?”香嫂问女儿, “是呀!早上吃面包、果汁,中午在学校吃,晚上在外吃。他们都有银行卡,老公给他们的零用钱多着呢!”真浪费,香嫂心想但不敢多嘴。才念高中,却有用不完 的钱,每人一辆车,多幸福!
想起以前我们在华校读书,零用钱不错的话是一盾,在学校贩卖部只够买一块糕,喝的从家里带。摆在桌上卖的一盘盘甜辣菜或面要两盾,但也不敢向父母多讨一些 零用钱。当时的孩子很乖,很听话。一回到家,肚子饿了,打开桌上的盖子,虽然一、两种菜,不敢埋怨和挑食,爱不爱也狼吞虎咽吃下。
如今的生活方式:一直在外吃饭,而且吃好的,如大鱼大肉、巧克力、雪糕等,才30岁,血压、血糖、胆固醇等都高,导致心脏病,当年的人60岁才开始有这些现象。
如今的家庭:父母忙着工作、应酬,孩子读书、补习,参加各种活动,难得一家人能见面,都爱在外吃饭,家里人懒得煮菜,煮了也没人吃。
香嫂住在这里,原以为能与孙子说说笑笑,讲故事。但孙子回来,打个招呼就上楼进各自房间,玩电脑、看电视、打手机。只在吃早餐时聚在一桌,又匆匆读书去了,难得说上几句话。
时代变了,以前家里只有一架电视,挤在客厅看,又挤在一起睡,多温馨!
如今的孩子在物质上多享受,但这样的家庭幸福吗?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7月24日

 

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

免费餐

心姨

随着时局的变化,1998年民主改革后,校友会、同乡会、宗亲会一个个成立,有的是继承已冻结了几十年的组织。他们的会所有买的、也有租的、借用的,总算有了自己的家。
有了会所,开始组织象棋、歌咏、乒乓、卡拉OK、舞蹈等活动,而星期日聚会,多数总备有午餐,有的还有早餐。
去会所的校友和会员,起先冷清清的不到50名,为了热闹些,只得放松、接受不是同乡的参加活动。这一来热闹了,备吃的100份不够,增至150名,负责伙 食的叫苦了。校友会还好,问以前是第几班?级任老师是谁?无关者不好意思潜入,但同乡、宗亲会就难认了。“我妈妈是XX人”,“我小姑的丈夫是XX人”, 而在会所外卖糕、卖点心的久而久之进来了,最后她们也跟着吃。最近任意放着的手提袋内的钱包不见,人太杂了。

我们校友每年春节举行聚会,有几个陌生人说是早期的同学,我们这辈都不认识,近年都来,来时乖乖坐着。当开始进餐时,其中一个开始行动,假装帮忙分糕饼, 我们阻止:“你坐下,不用帮忙。”她不理会,分到她朋友就停了。她朋友接过东西后放进包包,将那些校友带来的饼干全开了,包包装满后,将准备好的包包再拿 出来,打算再装食物,我们忍不住说,“别打开,桌上的东西还多着呢!”她却凶巴巴的瞪着眼“不开就不开!”这几个人吃饱了,两手拿着的包包满了,真是满载 而归地走了。

星期日没事时,我常到X宗亲会听健康讲座,10点开始,11点半当我们听得出神,进入提问解答,几个人进来东张西望找座位,妨碍大家的注意力,会一结束,大家分到盒饭,她们也领到,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了。
这现象实在难处理!要干涉不自量的人实在难!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7月17日

 

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

四方帽

心姨


几天不见最年轻的晨友芳妹,今晨人未到洪亮的声音已到:“累死我了!”
“怎么回事?”大家围着她,
“女儿毕业,举行毕业典礼。我与女儿到美容院梳发髻,轮候到凌晨2点。”
“你又何必跟着,孩子大了,大学毕业了,还要你陪着她吗?”
芳妹羞答答地说:“我也去打扮,全家要到照相馆拍照。”
想当年,我们在华校读书只到高中,而早期的侨光有师范班,华师除了普通班还开设师范班,但毕业后没有学位,只有简单的毕业仪式,不戴四方帽也不穿长袍。
戴四方帽是读书的目的地,是荣耀。不管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不知要花多少精力、财力、时间才能求得。这些学位也为了方便找职业。这里的惯例,毕业典礼,女生需梳发髻、穿民族服装套上长袍。买长袍、方帽,去美容院也需花一笔钱。而在国外,长发短发任你喜欢。
近几年来,高贵的私家唱游班、幼儿园,像雨后春笋般数不清,争相招生,以冷气、玩具、英文、外国老师、游泳池来吸引家长。不知哪间先带头,幼儿园结业仪式 戴方帽子,穿长袍像大学毕业那么隆重。其他学校也有样学样,否则家长会抗议,“别校有,为何这里没有。”虽然看天真小孩穿这衣饰怪可爱,但也太夸张了!那 些孩子根本不懂四方帽的意义,只觉得好玩。
幸好这些新闻印尼报没刊登,中文报才有,不然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?看那些平民子弟读的普通学校,狭窄简陋,没有孩子玩的空间,连跷跷板、秋千都没有。贫富多悬殊啊!
来源:千岛日报  2013年7月10日

 

2013年7月3日星期三

自助餐或任你吃个饱

心 姨

收到朋友的喜帖,一看是在西区新村大厦举办的圆桌喜宴。星期六到处塞车,来回不止二小时。一般请帖写6点,虽然来宾已满座,节目迟迟没开始,延至8点菜才上桌,况且节目多的3个小时还不够。如果泊车场大,请帖写明桌号还好,可迟一点去,否则找泊车团团转,够辛苦的!
到了9点半,才上四道菜,人都困了,住家远的急着回家,一桌只剩几个人,不客气的就打包,不然几道菜搁在桌上,一桌需5-6百万盾,7-8百万盾多浪费。如今为留住客人,另设抽奖节目,人客不得已坐到结束才回去。

而自助餐,不花时间,碰到熟人聊天逗留久些,有事就速战速决。但一些人不喜欢这种宴会,看来不高贵,好像争着吃。自助餐,有的人爱不爱吃拿了一大盘,结果不合口味,不吃完搁着也多浪费,如果只拿一块块试,再拿又要排长龙,菜盘也见底了。
其实社会交际广的人办喜事,没有能容纳3000人的餐厅,也多用自助餐,但菜肴多,分散几处,就不拥挤了。
我总在开餐前,先看看那些菜摊,有没有喜欢的食物:牛腿汤、梭多、沙爹、杂菜豆腐、万隆烧买等,到时拿两种,再拿布丁、杂果冰、甜品就够饱了。至于摆在中间的炒饭、炒面、杂菜、脆皮鸡、红烧鱼片、海黄卢笋汤等也不拿了。

如今餐厅流行“任你吃个饱”方式,以人头算,只限制喝的,几十种菜肴任你选,条件要吃得完,否则剩的菜要还钱。我们组曾经试过,开五桌,鱼虾小只,盘子也小。饭量小的一桌只吃十多盘,饭量大的能吃到二十多盘,吃得真饱。

我朋友曾说过,像我们这把年纪,不能暴食,人的本性是精打细算,怕吃亏而拼命吃,吃得太饱,饱得难受,伤身体。还是别“任你吃个饱”。 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7月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