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14日星期三

替人写信

心姨

看了李金昌前辈《替人写信》入选侨批档案并申遗成功的报道,勾起我几十年前替人写信之事。一是写家事;一是写公事。
那是60年代,我家在玛琅街的巷子,巷中之小巷,又是死巷。住着8户人家,3家印尼人,5家华人。而华人一家是地道受荷兰教育的侨生,一家早早入印尼籍读 印尼书,其他三家的孩子中我是读书最高的初中毕业生。叫我写信的那家是仙游人,很封建,女主人不识字,男主人中国出身,在家讲仙游话。男主人在雅加达工 作,可能有股份,因为每月从泗水亲戚领的钱够吃够用,不愁吃不愁穿。
女主人就叫我写信,她说我写,报告家人平安,孩子生了,是女的,要取什么名?每次生产、坐月子都用中国接生婆,男主人都不在家,接连4个女孩用:思华、忆 华、爱华、恋华为名。男主人几个月来一次,我时常到他家与她女儿玩,女主人指指我说信是我写的,我不敢正眼看他,他点点头对我笑。我看到他总在睡椅上专心 看书,后来才知道是看武侠小说。
想想多可怜,如果她会自己写信,一定会诉说对他的爱与思念,她不好意思对我讲,而我在学校也没学过那些句子。当我大了,我领悟到男主人对太太的思念,也算是罗曼蒂克的男人,看他为女儿取名用的是:思、忆、爱、恋。
后来,他们全家搬到雅加达,一家团聚,我与她女儿依依不舍,当时泗水——雅加达多遥远,听他亲戚说在那儿增添了两个男儿。
80年代,姨丈叫我写信给中国地方政府,申请他弟弟出港之事,每个月写一封,直到被批准。
72 年开始工作,当时用电报、书信来往,写的是商业信,有固定格式。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,用电话作商业交易,又快又省,也需写信去传真、电邮,我总离不开写信。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8月14日
 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