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

别向穷人看齐

心姨

每次见到我只点点头的邻居,近来又兴建了一座二层洋房。日前,出乎意料地到了我家,手中拿着喜帖,问我有没有收到?我回答有。
巷里居民办喜事,像发传单一样,从巷头到巷尾、大巷小巷、认识不认识的都发。相反的,华人办喜事,东挑西选请人。
她问我要贺多少?我还没答,她接着说,我问对面开瓦弄的,还有门前的三轮车夫,平常“市价”2万盾。
“什么?”我皱着眉头,天哪!我想也不想,直截了当的说:“想想看,两人出席,两盘梭多饭,两碗杂果冰,两杯矿泉水,回家还有纪念品或小盒面包,也要花不 少钱呀?你有钱,贺10万盾、20万盾无所谓,算帮忙吧!他们穷,租不起礼堂和订菜。”她走了,也许我说的话伤她了,她也太过分。我想,有两栋洋房,三辆 轿车,贺人却要仿效开瓦弄的人和三轮车夫。
对穷人来说,在巷中办喜事,费用也不小:需要租帐篷、音响、装饰新人坐的椅子、家属及招待员的衣服、自己煮菜等等。
华人也该给兄弟族邻居多贺些,算帮忙吧!
记得,一个职员要嫁女儿,在乡下办喜事,除了从老板得到红包,他还向老板借钱。胸有成竹的说办完喜事方还清。听朋友说,办喜事能赚钱。老板心里有数,不泼他冷水,借给他。
喜事办完了,他来了。哭丧着脸,对老板说,只收到一点钱,连“本钱”都收不回来。在穷乡僻壤办喜事,乡人带土产来,没贺钱。如果在城市,也许还能赚钱呢!“好好工作吧!慢慢还。”老板拍拍他的肩笑笑的。
送华人红包赙仪,看喜家丧家,对方穷该多给;对方富,不需要钱少给或不给,登报,花板不成问题。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9月11日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