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

国考

心姨


又面临国考了,教育界又紧张的执行任务,学生温习,校方筹备工作,警方忙着护送考卷。
警方护送考卷不知将延续到何时?这牵涉到家长、老师、校方、有关部门的道德问题,真是教育界的耻辱!也不知在国外有没有这现象?
泄漏考题、买卖考卷是谁的错?父母为孩子考到好成绩、不留级而想尽方法买考卷,不想这么做是害了孩子,老师或有关者,因金钱的诱惑或为了学校的名誉而泄漏考题!
回想起当年我们在华校读书,那时,孩子多,父母将孩子全权交给老师、校方,父母相信老师会教好学生,而老师有责任感,如果学生功课差,老师会无条件的补 课,当时最多是有学生偷看或作弊,被发现会受处罚。考试时,学生用功温习,老师严格监督,成绩是自己得来的,留级就留级,根本没有家长与老师沟通泄漏考 题。
女儿读书时,我因工作忙,很少到学校,也不认识她同学的妈妈们,所以什么消息都不知,某次,女儿问我:“妈,你不找考卷吗?”我吓了一跳,原来妈妈们忙着找或买考卷,“傻”的我,还固执不买,不与妈妈们联系,真的叫我这么做,实在是良心过不去。这一来,女儿成绩不好。
如今回想,读书时买考卷,以后长大了,当官或找工作买文凭、买头衔,这国家将成什么样子?
每年都举办国考,照例该吸取不足之处,越办越好。但是……今年的国考乱糟糟,考卷迟来,以致有11个省延退几天,有的延长5—8小时,造成学生心理、精神 压力大。缺少考卷,要复印,有的弄错考卷,纸张质量差。国考费用几百M,投标得胜的承包印刷机构,没经验使人怀疑有贪污因素。
如今学生成绩与国考比例40—60,为此,在媒体,校方老师、教育局、政府争吵得厉害,怪来怪去,谁该负责,校方要控告还回校方全权而不用政府接管教育问题,文教部长出面说:“是我的错,不用再找谁的错。”
但愿明年的国考办得好,改善国考制度。
来源:千岛日报  2013年4月24日

 

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

放荡

心姨

不久前,发生一件轰动的事,在某间旅馆,一对夫妇为了赚钱,自导自演床上戏,让观众观赏那淫秽的实景。不知演了几次,终于被警方“嗅”到,虽然不是卖淫,但违犯色情法令而被逮捕。
这荒唐无耻的事件令人难于理解,不管背景如何?丈夫这疯狂的念头,为何太太顺从?是受威胁吗?如果是生活受逼,债务满身,需要大笔的钱,走投无路而为之,那他们纯属无奈。他们没抢、没偷、没损人利益,被迫做出如此下流的事,承受羞耻,实属可悲可怜。
媒体每天报道,母亲因绝望带着孩子自杀;巴布亚因饥饿缺乏营养近百人而死,这些都是社会的悲剧。
且看媒体每天报道贪污事件,“抢夺”人民、国家的钱致富自己,却不关心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疾苦。
但回想起来他们要做县长、省长,据媒体揭露,国家要员、精英上台前需几十M、几百M费用,实让人毛骨悚然,这已不是秘密,难怪他们一坐上太师椅,就找机 会,动脑筋出新条例来收回“泼出的水”,理所当然要赚钱的。那些为人民、为国家的口号已忘得一干二净、抛到脑后了。被揭发后,一个咬一个形成一团迷雾。要 怪谁!
这应该也是羞耻的事,但他们在媒体上还能微微笑,挥挥手亮相!
至于佐科维、钟万学、余世甘等只几个清官,在四周都是贪官污吏的压力下能改善人民生活,改善已成文化的贪污政府吗?
以上两件同是羞耻的事,后者每天在媒体不停的报道,有关者、律师为清除贪污者争辩、找证据、各说各理。而前者媒体登了一次后没再报道,那是人民的疾苦、政府的耻辱、也是国家的悲哀!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4月17日

 

2013年4月10日星期三

礼节

心姨

听到敲门声,我走出去,只见二个少女在栏杆外,手中拿着一叠喜帖。
“这里是XX阿姨的家吗?”“是,”“我是XX的女儿。”原来是表妹的女儿。别说这些孩子,我们连表兄妹间都很少来往。“我送请帖来。”“谁结婚?”“是我,”那较大的女孩羞答答的把请帖交给我就走了。
打开喜帖,翻来翻去看喜庆日子几号,在哪里举行婚礼,才知道喜帖上没写我或老公的名字,是空的喜帖。

华族很重视喜帖,尤其用中文写,对亲戚该怎么称呼?姓什么?叫什么名字都不能写错,有必要时打电话问清楚,如果认识女的,要写老公的名字。用印尼文虽然没有称呼,名字该写完整,别阿明、阿生的。这是尊重,也是礼节。
我对表妹,表妹夫感到遗憾,他们该向女儿解释,喜帖是不能像发广告般,这些小辈根本不在乎这些礼节。
老公看到送来的喜帖不高兴地说:“空空的,当作不是请你的,别去!”
一个有名望的某社团主席,被邀请参加重要宴会。临时身体不舒服,打电话给住在别处的女儿叫她替代出席,请柬叫车夫送去。
老爸疏忽,不吩咐女儿要赴的是什么场面,什么宴会?什么活动,他们看不懂中文。届时女儿,女婿,小孩及护士前去出席,请柬上写VVIP(重要人物),主席座上都是重要精英,到了那里工作人员左右为难,不知该怎么安排座位。
结果呢?…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4月10日

 

2013年4月5日星期五

北京 上海见闻

周沁


2月底,我又踏上北京这片土地,离第一次初访时相距30年,中国各地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变得文明、科学、跃进,还一直在改良不足之处。
尤其旅游业开放以来发展得惊人,一年到头,世界游客大量拥进这有五千年历史,现代与古代合二为一先进的发展中的国家。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国家的经济、给人民带来繁荣。
大小城市都在不停地建设,大厦、地铁、高速公路、高速铁路到处可见。有一句话说:“中国打喷嚏,全世界感冒。”只要中国需要何种原料,不管建筑的、农产品、工业原料,世界都会恐慌,价钱高涨。
此次,我们一团四对年轻人、三对老年人。大家都能守时,给领队,地陪极大的方便,依时在指定的地点集合。每天早上从酒店出发,天公作美,虽有柔和的阳光照射,但气温还是3-5度,大家穿两层衣还撑得住,虽然冬季结束了,但还能看到颐和园里冻结得像一面镜子的昆明湖。
习近平上任后提倡节省,在餐厅、酒店总看到放在餐桌上“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文明用餐 节俭惜福”等字样。当我问地陪为何我们每餐都是十种菜肴时,他说:“你们例外,你们是游客,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胃口,这十种我想适合你们胃口的只有四五种吧!”
老人生活有保障,平均寿命越来越高,退休金达到3000-5000人民币。红润的面孔,对襟大祅的棉衣,在颐和园走廊,一群群老人在打牌,踢键子。在广场 上他们运动、舞蹈,自由自在。他们坐车免费,但政府希望别在上班时间坐公车。年轻人时间紧,有时赶时间在路上嚼着面包、或在公车吃,如遇到老人不想让坐。 所以叫老人出外别跟上班族“争”,他们有的是时间。
单亲父母,在大都市允许有两个小孩,他们却“丁克”(不想要孩子),这可急坏了四个祖父母,所以当他们有孩子,四个老人心甘情愿的轮流照顾,疼惜得比拾金还高兴,到处看到老人推着小孩,让小孩的父母安心上班。
当我们在万里长城泊车场要出发,一群外国游客正走向相邻的巴士,只见一对对的推着婴儿车,有抱着的,共七、八个小孩,我心里很奇怪,去旅游带小孩那不是很 麻烦,但更奇怪的是那些小孩都是女的,两岁左右的小孩,细细的眼、黄色皮肤,红朴朴的苹果脸,是中国小孩。驾车师傅说他们是瑞士人,听地陪说是正式领养 的,手续繁杂,我也相信,因为他们不躲躲闪闪。后来在餐厅又见到他们,那些夫妇耐心的喂着小孩,他们都还年轻,为何不自己生孩子,真的不可思议!
我们坐高速铁路从北京奔驰到苏州,只需五小时,很稳很舒服,节省时间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。
从苏州到杭州,一幢幢的二、三层楼,是渔民的家,如今他们生活富裕。奇怪的每家屋顶有像避雷针串的铁球,二个铁球代表这家有二个男儿。
有幸到西塘,需还80元人民币,这古城一条条狭窄的胡同,地陪吩咐:别走散,能进不能出。小河、小船只,古老的家,政府保留这古城作旅游景地。而当地人卖小食、手艺品。
我们领队女士因生于5月,所以名字用MEI WULANSARI,路过梅村,那里的居民姓梅,我们跟她说笑是她的家乡,多凑巧!
上海的年轻人、中年人装束很时髦,一套套寒衣,奇装异服,注重外表。其实他们早餐只吃“饭汤”,将冷饭用热水冲,配咸菜吃,很节省。上海分旧城与新城,新城有外国人“新天地国际社区”。此地比北京更多外国人,他们喜欢在这里投资。
美中不足,不雅观的是,那高耸的公寓,人人将铁竿伸出窗口晒衣服,远看像五彩的旗帜随风飘扬,当我问起为何不用洗衣机烘干,原来是怕弄坏那些毛衣。
上海目前正在兴建世界最大的递士尼乐园,2015年完工,届时又增添新的旅游景地。
为了照顾本国产品,政府将外国名牌货抽30%税,所以我们买的手信全是中国货,又便宜,又有中国特式。
这里已很少见脚车,路上都是小小的电池摩托车,不污染、不喧哗,又省又快。家家户户也用太阳能。虽然是旅游巴士,也守交通纪律,怕犯规,否则,警方吊销驾车证,那可不得了!
十天来,我们参加ATS――ANUGRAH TOUR SEJAHTERA旅行社坐SILK AIR ,SQ,旅费公道,吃得好、住得舒服,看的景地紧密。经验丰富的领队、地陪带我们观赏了巍峨壮丽、每年国庆日国家领导者与贵宾检阅队伍的天安门、像巨龙横 卧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、2008年奥运开幕闭幕中国骄傲的鸟巢、去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”的苏州、有白蛇传、梁祝传说的杭州,像巧匠精心雕刻有“天下第一奇 山”的黄山、独具魅力高耸的上海东方明珠、坐船游黄浦江看夜上海、看杂技团、看世界三大名秀“宋城千古情”。
十天来,我们参观了丝厂、珍珠厂、玉雕厂、竹厂、景泰蓝、龙井茶、巧克力厂、不锈钢厨房用具、同仁堂等等,让我们大开眼界,增进见识。
十天来,天气晴朗,大家又合群、和睦相处、相互照顾,都能爬上万里长城与黄山,结束了欢乐愉快难忘的旅程。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4月5日

 

 

2013年4月3日星期三

解不开的结

心 姨

自去年政府公布最低工资起40%余,工人掀起了大规模的罢工、示威,给厂方极大的损失。这事件变成各电视台热门的话题,工人代表,企业家,劳工局,各自表明态度、争辩,不能解决也总没有结果。他们认为企业家要将工厂迁移别处只是威胁而已,不放在眼里。
企业家也有极大的困难,并不只来自最低工资,大部分原料还需从外国输入,电费、运输费、苛捐杂税、种种条例不清楚的开支多如牛毛,还要与舶来品竞争。
工厂大小不一,散布在各地的家庭工业不计其数,利润大小也不一,当然工资也不能统一,不能一概而论。
而工人的工资永远追不上物价的高涨、生活的开支,教育费、医药费、房租都得照付。一个家庭单靠一人工作不行,夫妇只得去工作或摆摊、卖小食来补贴家用。
几天前去扫墓,路经的村庄有几间新工厂,小村也有迷你超市,新的店铺一间间的竞相营业,工厂的存在给这村带来繁荣。据当地人说日薪四万盾,而小学初中毕业后有工作做也有这么多的收入,多有意思,他们不用到城市住宿,与父母在一起吃住,还能分期摊还购买摩托车。
一个朋友开鞋厂,有一千多工人,去年召集工人代表申明,如最低工资今年非要起40多巴仙,他不得不结束或迁移。工人知道,每年最低工资起15%,厂方总乐于接受,最后他们同意起15%。工人们能理解,在没有压力与外来的挑唆下和平解决。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4月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