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 姨
自去年政府公布最低工资起40%余,工人掀起了大规模的罢工、示威,给厂方极大的损失。这事件变成各电视台热门的话题,工人代表,企业家,劳工局,各自表明态度、争辩,不能解决也总没有结果。他们认为企业家要将工厂迁移别处只是威胁而已,不放在眼里。
企业家也有极大的困难,并不只来自最低工资,大部分原料还需从外国输入,电费、运输费、苛捐杂税、种种条例不清楚的开支多如牛毛,还要与舶来品竞争。
工厂大小不一,散布在各地的家庭工业不计其数,利润大小也不一,当然工资也不能统一,不能一概而论。
而工人的工资永远追不上物价的高涨、生活的开支,教育费、医药费、房租都得照付。一个家庭单靠一人工作不行,夫妇只得去工作或摆摊、卖小食来补贴家用。
几天前去扫墓,路经的村庄有几间新工厂,小村也有迷你超市,新的店铺一间间的竞相营业,工厂的存在给这村带来繁荣。据当地人说日薪四万盾,而小学初中毕业后有工作做也有这么多的收入,多有意思,他们不用到城市住宿,与父母在一起吃住,还能分期摊还购买摩托车。
一个朋友开鞋厂,有一千多工人,去年召集工人代表申明,如最低工资今年非要起40多巴仙,他不得不结束或迁移。工人知道,每年最低工资起15%,厂方总乐于接受,最后他们同意起15%。工人们能理解,在没有压力与外来的挑唆下和平解决。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4月3日
企业家也有极大的困难,并不只来自最低工资,大部分原料还需从外国输入,电费、运输费、苛捐杂税、种种条例不清楚的开支多如牛毛,还要与舶来品竞争。
工厂大小不一,散布在各地的家庭工业不计其数,利润大小也不一,当然工资也不能统一,不能一概而论。
而工人的工资永远追不上物价的高涨、生活的开支,教育费、医药费、房租都得照付。一个家庭单靠一人工作不行,夫妇只得去工作或摆摊、卖小食来补贴家用。
几天前去扫墓,路经的村庄有几间新工厂,小村也有迷你超市,新的店铺一间间的竞相营业,工厂的存在给这村带来繁荣。据当地人说日薪四万盾,而小学初中毕业后有工作做也有这么多的收入,多有意思,他们不用到城市住宿,与父母在一起吃住,还能分期摊还购买摩托车。
一个朋友开鞋厂,有一千多工人,去年召集工人代表申明,如最低工资今年非要起40多巴仙,他不得不结束或迁移。工人知道,每年最低工资起15%,厂方总乐于接受,最后他们同意起15%。工人们能理解,在没有压力与外来的挑唆下和平解决。
来源:千岛日报 2013年4月3日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